首页

丽足娇娃论坛

时间:2025-05-26 07:48:30 作者:“一座山 一方城 一群人”摄影艺术展在沈阳绿岛美术馆启幕 浏览量:69186

  中新社杭州11月8日电 题: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如何实现“隔空”对话?

  ——专访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志猛

  作者 林波 曹丹

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。古典学原本是西方特有的学术形态,但中国传统学问,尤其是经学,在内容和治学方式等方面与古典学确有相通之处。什么是古典学?中西古典学在核心思想上有哪些异同?在轴心时代,东西方思想如何实现“隔空”对话?古典学对当代有什么价值?

  受邀参加大会的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暨马一浮书院副院长、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林志猛,近日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作出解读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记者:古典学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?

  林志猛:西方古典学主要涉及古代文本的校勘、考订、翻译、注疏和义理的深入研究,中国经学和古典学同样有校勘、注疏、集注和阐述微言大义的传统。中西古典学在具体做法和思想取向上有相通之处。

  古典学并非单一的学科,而是对哲学、文学、政治、历史、宗教等皆有广泛探索,力图从整全的视角透彻思考人世永恒且根本的问题。

  在现代语境下,我们需要融通中西古典的大智慧,挖掘其中对自然、政制、法律、德性、秩序、人伦、战争与和平等议题的洞见,以应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各种危机和挑战。

  就此而言,古典学不应只专注于文本方面的考订和整理,而是要提供对基本的人类问题的深邃见解,促进古今价值的转化融通,从而让人具有更宏阔的思想视野、精神教养和文明关怀。

  通过古典学的研究,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形态,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。

11月7日,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。本届大会主题为“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”。图为“经典互译与文明互鉴”分论坛现场。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

  中新社记者:中西古典学有哪些差异,能否举例谈谈?

  林志猛:中西古典思想在宇宙论、政制和礼法构建、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,在理解本体、心物、有无、一与多等哲学议题上也有不同看法,当然两者之间有诸多可互鉴之处。

  譬如,从宇宙论的视角看,中国宇宙观的特质包括无定体观、无往不复观、生生不已观、有无相含观、一多不分观等。

  中国将宇宙视为一种气之流行的动态过程,无固定之体支撑宇宙,更关注“无”而非“有”或“存在”。中国古典思想认为“体用不二”“即体即用”,宇宙并无定体,万物的变化流行背后没有固定不变的“本体”。

  西方自然哲学常在杂多现象之外求永恒不变之本体,将万物的本原归于水火土气、数或原子。现象与本体的二元对立,易衍生出身体与灵魂、统治与被统治、征服与被征服、强者与弱者等对立问题。

  中新社记者:从中西古典思想家出现的时间看,老子、孔子、庄子跟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都很接近,相差不过百来年,他们在思想方面也存在诸多契合之处。在轴心时代,东西方思想如何实现“隔空”对话?

  林志猛:首先,在自然观上,东西方思想存在一致性和可沟通之处。

  中西古典思想中的“自然”不仅指大自然界,还涉及宇宙的自然、政治的自然和人的自然,都从宇宙的秩序来审视人世的秩序。

  老子强调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这里的“自然”就涉及宇宙的自然和本原,是天地万物效仿的对象。老子尤其指出,最好的统治形式应是自然而然,无为而治。

  古希腊思想中的“自然”同样具有多层含义,自然哲人将“自然”与本原、初始之物关联起来。柏拉图则论证灵魂更应称为“自然”,并从宇宙的自然秩序观照城邦和个人的秩序,尤其深入考察人的自然目的、自然差异、自然构成等,将好的法律建立在诸德性的自然秩序上。

林志猛与学生探讨“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与辩证法”。 (受访者供图)

  其次,古希腊的德性伦理与中国传统德性相契合。

  在古希腊思想中,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非常重视城邦和个人的德性完善。柏拉图尤其强调智慧、节制、正义、勇敢这四枢德的培育,既区分了传统德性与哲学德性,表明德性具有多样性,又指出各种德性统一于最高类型的知识或智慧。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、忠孝节勇和德,这些德性与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相符。

  例如,柏拉图的智慧观与孔子所讲的智和仁相通;柏拉图的节制思想与儒家的中道、合宜原则有相似之处;在正义问题上,孔子和柏拉图均强调每个人都应各司其职,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。

  中西古典都注重德政和人的德性完满,中西德性思想的共契,可为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价值融合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。

  中新社记者:在探讨古典学时,我们往往希望向古代圣人或哲人学习,认为他们提出的观点值得借鉴。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在现代仍然适用?

  林志猛:古代圣人或哲人提出的思想,既基于自己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,又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特性。

  当然,每个时代都有独特问题和具体处境,随着时代演变,社会、经济、科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古典思想主要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提供相应的思想资源,如政治的节制与均衡,人伦的有序,个体的优异等。每个时代可根据自身的具体问题,借鉴或汲取古典思想中的有益部分。

 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古代。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飞速发展,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。现代人在衣食住行、医疗等方面远比古代丰富多样,我们在不断地生产和消费,每个人的身心都付出了极大辛劳。

 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,英国思想家洛克(John Locke)甚至认为,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,我们可以无限制地扩展商业,全面释放人的贪欲。这就容易走向过度和极端,因此需要古典的节制精神加以调和。

  中新社记者:您这十余年出版的十来部著作都跟中西古典学相关,在柏拉图研究上尤其用力,三卷本著作《柏拉图〈法义〉研究、翻译和笺注》乃是汉语学界首部古希腊经典的英德法文集注及研究。是什么让您一直专注于古典学研究,您认为古典学与当下的生活世界、文明理念有什么关联?

  林志猛:古典学探讨的是跨越时代的永恒问题,如最佳政治制度、礼法和生活方式,这些问题自古至今始终困扰着人类。

  古典思想家对宇宙万物、人世、个体灵魂、德性等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,他们的见解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自身的认知,还深化了对外在世界的洞识。

  对宇宙之谜和人世之谜持续不懈的探索,乃是古典学令人着迷的地方,也推动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。我主持的“哲学与文明起源丛书”,也会陆续推出一些相关的古典研究。

  总的来说,我们希望通过深入挖掘古典著作中的深刻见解,结合现代处境,为理解人类根本问题、构建新的文明形态和价值理念提供有益启发。中西古典对政治极化、战争都有深刻反思,对于和平、正义、节制、友善、中道等有着共同关切。借助中西古典文明的互鉴,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贡献力量,更好地构建现代生活方式、价值理念和道德伦理。(完)

  受访者简介:

林志猛日前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。 曹丹 摄

  林志猛,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暨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,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副院长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,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。主要研究古希腊哲学、中西古典学、法哲学、伦理学等。已出版著作《柏拉图〈法义〉研究、翻译和笺注》(三卷)、《立法哲人的虔敬》《柏拉图〈米诺斯〉译/疏》《〈论语〉中的死生与教化》等10余部,主编《古典学研究辑刊》、“哲学与文明起源丛书”,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。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重庆考古“巴文化”研究取得新进展

进入2024年以来,广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《技术指南》,指导河池市东兰县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和生态产品“一张图”数据库,编制完成东兰县林业碳汇能力评估、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分析评价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报告,为破解生态产品“难度量、难抵押、难交易、难变现”提供依据,在推动生态优势“变现”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
深刻把握“第二个结合”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贡献

同时,他指出,近年来,数字技术在让博物馆文物“活”起来、展览“多”起来、文化“火”起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比如该博物馆基于“陕西历史文化体验馆”项目,借助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,营造全新的历史文化元宇宙体验场景,更好地利用数字赋能,让文物“活”起来的同时,也尝试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博物馆的“内容生产”和“世界编辑”,以更加精准、便捷、个性化的方式传承中华文明,取得了良好反响。

【中国故事共创会】外籍大V:让世界看到真实美丽的中国

从3月开始,面对小米汽车这一“新新势力”的挑战,汽车市场正经历着一场价格战的风暴。据羊城晚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,已有6家车企宣布降价或提供变相降价优惠,降价幅度在5000元至2万元之间。这一系列的降价举措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。

两岸学者热议“悟空”促文化交流

第三,新的台行政机构刚上路,即遇上立法机构改革风暴,尚无亮丽表现。再加上若干“部会”状况不少,屡成媒体议论焦点,如台内务主管部门、经济主管部门、“海委会”等。

一季度云南省GDP超7000亿元 工业“新三样”支撑作用增强

戴兵表示,国际社会要坚持“叙人所有、叙人主导”原则,鼓励对话协商,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。中方相信来自地区国家的帮助,有利于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注入新动力。中方支持叙政府为打击恐怖主义、维护安全稳定采取必要措施,消除叙利亚政治进程的长期威胁。国际社会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叙利亚境内一切恐怖主义。(制作 周璟)

相关资讯
2024年“中国账本”怎么算?一文读懂

检察机关针对跨区域、跨流域、跨部门公益损害问题,统筹发挥一体化办案、跨区域协作、专项监督引领作用,促进相关领域综合治理。一是在流域综合治理方面,最高检发布“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”7件,为流域案件办理提供参考指引。各级检察机关依托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,完善区域检察协作机制,联动开展线索发现、移送处理、同步监督等工作,推动解决跨区域、跨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。湖北省检察院从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、全局性出发,突出长江、汉江、清江三大流域统筹治理,探索完善“属地检察+交叉检察+巡回检察”模式,统筹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,助力跨流域、跨区划突出问题整治。江西省检察院与广东、福建、湖南等省检察院分别建立粤闽赣毗邻区域、北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省际协作机制。二是在矿业污染综合治理方面,针对污染往往时间跨度长、违法主体多、涉及领域广、遗留问题多、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等难题,检察机关通过指定管辖、分级立案排除阻力等开展调查,督促不同层级、多个部门全面履职,依法追究违法主体生态损害责任。湖南省检察院办理的“锰三角”矿业污染治理案,涉及环境污染、资源破坏、安全生产风险、水土流失、农产品质量税费欠缴等多重公益损害问题。检察机关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协同作用同时,督促支持政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,为矿业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了法治样本。

热门资讯